查看原文
其他

你痛恨的不靠谱“专家”,可能只是“奶头乐”|九派时评

克鲜 九派评论 2024-06-28




文/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克鲜


不靠谱的专家和他的不靠谱的观点,应该在充分的公共讨论中被批驳、被淘汰。现在舆论空间里面,“专家”却变成了一些自媒体为了博取流量单方面的道具:有的专家的观点是被断章取义,有的是被故意极端化,有的这是无事生非的造谣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近段时间来,似乎骂“专家”成了网络的流量密码,甚至好几次“建议专家不要提建议”之类标签还冲上了热搜榜。但是,真有这么多胡说瞎吣的专家在践踏底线、挑动民意吗?
 
这几天,你有没有在微信群里看到这样的帖子,某军事类自媒体言之凿凿地称:近日,某某大学客座教授、某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某某学会会长许某某,呼吁恢复老百姓向官员行跪拜大礼。他说“不把官们称父母官,官就不爱民如子,也就不做民之楷模。所以,强烈建议恢复民跪官制,你这一跪,权力就关进了笼子里。……”你有没有被这样不靠谱的“专家建议”气到想骂人呢?
 

但是,且慢。检索一下信息的源头就会发现,所谓的“近日”,竟然是发生在2017年的事,当时这位许先生写了一篇杂文,通篇文章都是讽刺耍特权、搞“官威”的丑态,所谓建议恢复跪官制度也是“反弹琵琶”。整个一篇文章毫无媚骨,反而是对耍官威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。饶是如此,还是被一些自媒体掐头去尾断章取义,通过突出作者的“官方身份”,扭曲作者的立场。现在一些自媒体在“代表社会良心”,其实是心里都是生意,不惜用谎言狠狠地收粉丝的智商税。
 
网民的这一波对“专家”的吐槽当中,有“真情绪”,也有“伪流量”,有严肃的批评,也有被煽动起来的反智情绪。
 
的确,有一些专家沉迷在自己的书斋里面,不通人间烟火,自说自话,提出诸如“要想富,去出租自家剩余的房子”等不靠谱建议,一旦被拆条传播,就很容易引发情绪化转发。很多专家的研究结论,是基于具体的、专业项目的研究数据,这未必符合公众的一般认知。但是,在专注力越来越稀缺的当下,在碎片化的传播过程当中,专家在小圈子里面的专业表达,也很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被极端化。
 
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,因为社交媒体的极端化表达的倾向,所以,绝大部分的专家靠谱的观点,是没有办法出圈的,相反,那些不靠谱的观点反而会大行其道,这就形成了一种“幸存者偏差”。很多被自媒体投喂起来的网友,就会认为专家总是不靠谱的。事实上,网民平时接触到的不靠谱的专家建议,恰恰是自媒体刷流量、搞投喂的结果。之前。苏州的一名便利店职员,就冒充自己是美国的病毒学博士,言之凿凿地宣称,自己5天里面感染了两种病毒,这种低级的谎言被一些自媒体大肆传播。在时过境迁之后,这件事又会被贴上“专家不靠谱”的标签。
 

这样的信息投喂,最终导致专家的公众传播形象被妖魔化,这样就酝酿出了反智情绪,让很多网民将自己生活、工作中的艰辛不幸,归为专家的不靠谱建议误导了公共政策,甚至将专业化的研究一棍子打死。这种看似无害的信息投喂,可能会导致民粹主义的“反智”思潮大行其道,造成严重的后果。
 
其实,这种反智情绪不仅在中国的互联网空间里存在,西方也同样面对这种问题,比如说之前特朗普等政治素人的崛起原因之一,就是依赖着很多网民对于所谓“深网”的阴谋论、反智主义。
 
不靠谱的专家和他的不靠谱的观点,应该在充分的公共讨论中被批驳、被淘汰。现在舆论空间里面,“专家”却变成了一些自媒体为了博取流量单方面的道具:有的专家的观点是被断章取义,有的是被故意极端化,有的这是无事生非的造谣。社交媒体的发达带来了海量的信息,也带来了艰巨的信息甄别责任,既不要被不靠谱的专家带了节奏,也不要等而下之地含着“奶头乐”,骂你不了解的专家。
 
九派评论投稿邮箱:pinglun@jp.jiupainews.com


更多时评 / 关注我们


往期推荐01  曾轶可演出被喊“退票”:粉丝不是你的韭菜丨九派时评
02
  募捐赔款,刘鑫微博被永久禁言:网络打赏不应资助恶行丨九派时评
03
   新毒株又出现?不要听风就是雨丨九派时评


九 派 新 闻

出品编辑  文和刀


其他平台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


分享、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